搜索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学院荣誉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校企合作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网络工程
虚拟现实技术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专职教师
行政人员
优秀校友
学院之星
优秀毕业生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学科竞赛
教学资源
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
产业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学生工作
学生风采
学风建设
团学架构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党建工作
基层组织
党员活动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 学院新闻

虚拟现实技术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表于:2024-12-05 来源:

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本科教育的内涵发展,积极推动新工科再深化、再发展,全面提高四川省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提升四川省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主办,联盟专家进高校工作委员会协办,联盟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吉利学院共同承办的“虚拟现实技术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11月9日在成都市简阳市城市名人酒店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作为“联盟专家进高校”系列活动的第53站,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高校代表。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信息探测与智能感知”岗位长江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刘怡光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才、电子科技大学李文教授,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常务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吴伟和教授,教育部信息技术新工科联盟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程明智教授,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院长袁丁教授。来自吉利学院、成都东软学院、成都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煦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院校和企业的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1 拷贝.jpg

会议在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副院长郭涛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郭涛副院长对与会专家和代表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教育部信息技术新工科联盟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程明智教授代表联盟发表了致辞,他介绍了联盟专家进高校活动的初心和成效,并对吉利学院积极承办此次“联盟专家进高校”活动表示感谢。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院长袁丁代表学院致辞,介绍了学院在“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设思路指导下,依托吉利集团在汽车和电子产业的行业资源,以数字化为引领,加强产教融合,突出“智能+汽车”专业建设特色。他希望联盟专家为四川各高校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不吝赐教,共同推动四川省虚拟现实技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jpg

3.jpg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环节,五位来自不同高校的知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围绕“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从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发展背景出发,探讨了虚拟现实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强调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重要性。他建议通过深化产学合作,促进学科融合发展,使专业教师和学生掌握新技能、增加新本领、拓展新空间。

4.jpg

四川大学刘怡光教授作了题为“三维计算与虚实结合”的报告。刘教授结合泛在计算在精度、配准、不确定性、离散等问题上的研究,提出了面向未来计算的需求及应用,为与会者在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jpg

电子科技大学李文教授围绕“虚实交互中的人工智能泛化问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利用已有的数据和模型资源,减少目标任务对大量新数据的依赖,加快模型训练速度,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为与会者在专业建设、学科交叉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6.jpg

北京工业大学吴伟和教授围绕“AIGC技术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议题,从场景层、创意层、应用层、操作层、原理层等多个维度分析了AIGC技术对虚拟现实应用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在AIGC技术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能力界定、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方法与流程。

7.jpg

北京印刷学院程明智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专业建设经验,从课程体系、师资培训、教材建设、专业课程实施、产教融合等多个层面分享了“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的心得体会。他强调了产教融合在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8.jpg

五位专家报告后,参会教师踊跃发言,与专家们就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等问题进行了丰富而热烈的交流。

本次活动内涵丰富、专业性强,不仅为四川省的虚拟现实技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也为吉利学院在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设思路,持续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培育高素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升级和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9.jpg